欢迎访问 法律新闻网
2025年5月28日,江西省遂川县人民法院草林人民法庭法官与人民调解员共同调解案件 摄影 曾涛
“这两年闹离婚让我身心俱疲,没想到刚起诉几天,法官就把问题给解决了。本人为法庭的高效和专业点赞。”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黄某在签完调解协议后对法官说。
近日,江西省遂川县人民法院左安人民法庭收到黄某的起诉材料。法官经仔细研判,认为该案在法律适用上无争议,关键是要从情、理出发解开双方心结。于是,左安法庭法官邀请驻庭调解员共同参与案件调解。法官说法理,调解员说情理,在法、理、情交融中,原、被告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员驻庭”机制是遂川法院积极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的一次探索。改革的背后是该院关于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深层考量:在有限的人员力量下,面对不断增加的矛盾纠纷,如何让司法的“神经末梢”发挥更大作用?遂川法院坚持改革思维和调解思维,积极破题。今年以来,该院与遂川县司法局联合出台《人民调解员入驻人民法庭工作方案》,聘请18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庭,实现辖区5个人民法庭全覆盖,极大地充实了人民法庭的纠纷调解力量,为城乡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严把选聘关
促进调解队伍专业化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调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解纷效能。然而,现实困难摆在眼前:案件办理和城乡基层治理任务繁重,而法庭力量薄弱。基层虽具有一定的调解力量,但力量分散,专业性不强,调解效率和效果不佳。
为此,遂川法院牢牢坚持党委领导,积极与该县司法局及乡镇党委、政府协调,从人民调解员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经过政治关、法律关、能力关三重考核,精挑细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一定法律功底和调解经验的调解能手作为驻庭调解员,经统一培训考核后颁发聘书,让调解员持证上岗。
“我经过培训获得了聘书,参与案件调解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工作也更有干劲了!”遂川法院左安人民法庭驻庭调解员李路华在聘任仪式上说。
为进一步锻造调解队伍,该院在驻庭调解员队伍的管理上还提出了“双定原则”。一方面,开展定向培训,定期组织调解员参加专题培训,邀请资深法官“以案授课”、开展经验交流、撰写调解指导案例汇编,不断提升调解队伍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和法律素养;另一方面,实行定责管理,明确驻庭调解员职责清单,实行“一案一考评”动态管理,对于表现突出者,按照标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优化“衔接链”
实现诉调对接高效化
来到遂川法院大汾人民法庭诉讼服务大厅,当事人李某正在选择自己心仪的调解员。
“没想到还可以请调解员参与调解,我感觉纠纷解决更有希望了。这里有每个调解员的详细介绍,服务很贴心。”李某说。
案件进入法庭后,法庭立案人员会对案件进行精准分流,对于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后优先分流至先行调解程序。当事人可以决定是否邀请驻庭调解员参与调解,也可以选择由哪位调解员参与自己案件的调解。
“‘点单式’调解服务很受群众欢迎。法庭受理的案件很多是涉及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小案’,往往心结大于法结,多数当事人倾向于邀请调解员参与调解。”大汾法庭负责人表示。
少数简易纠纷可由驻庭调解员独立调解。对于多数案件,法庭往往采取“法官+调解员”协同调解的方式,法官发挥专业优势,调解员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可当场申请司法确认,大大缩短案件办理周期。而对于调解未果的案件,调解员会出具调解情况说明,标注争议焦点,为后续案件审理提供参考,实现调判无缝衔接。
通过“庭前分流—调解优先—司法确认”全流程衔接机制,遂川法院各人民法庭平均调解成功率提升近10%,案件办理周期平均缩短15天。
扩大“说事圈”
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协同化
前不久,在双桥乡潭溪村村民委员会,一起土地使用权和相邻权交织的矛盾纠纷正在调解。遂川法院衙前人民法庭负责人联合驻庭调解员及乡政府、村委会、派出所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各方调解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小时的调解,当事人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这起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矛盾纠纷还未进入诉讼程序,就已经得到妥善化解。
“感谢法官!这么久以来压在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在村委会门口,当事人罗某拉着衙前法庭负责人的手激动地说。
该纠纷妥善化解的背后,是遂川法院“法庭+”多元协作调解机制在发挥作用。
“对于基层纠纷的化解,法庭不能唱‘独角戏’,而应在党委的领导下,协同各方力量,构建‘法庭+综治中心’‘法庭+政府’‘法庭+网格’‘法庭+调解员’的城乡基层治理模式,激发多元活力。”遂川法院院长杨晓兵强调。
新形势下,法官坐堂办案早已不是唯一选择。杨晓兵表示,对于群众因生产生活引发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迈开腿,走进田间地头,协同驻庭调解员、基层干部、网格员等共同调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集众智,汇众力。遂川法院创新“调解员驻庭”机制,让微光聚光成芒、汇聚成炬,推动“小法庭”发挥“大效能”,绘就更多和美“枫”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新闻网 w.fl-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